close

讀書方法01-良好的讀書方法

 

 一、自我規定讀書的地點和時間

 

人是習慣性的動物。

在一定的讀書地點和時間,會使我們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幫助我們專心學習。

沒有自己的房間和書桌的學生,可以在家裡找一處比較適合的地方,每天在規定的時間內到那兒去讀書。

如果得家裡真的沒有適合的地方,可以到學校或公眾的圖書館去。

相信圖書館內的安靜環境,可以幫助我們更專心學習。

 

二、盡量避免不必要的干擾

 

要安靜讀書,就應當避免人、電話和其它不必要的干擾。

可以獨佔一房的學生,只須關上房門,就可以謝絕聽電話和要和要來跟你談天的朋友。

在圖書館內讀書的,不會受到人聲的干擾,也不可能與別人談天。

如果家裡的地方狹小,讀書時免不了周圍的人來人往,你就 必須決心養成讀書時不談天的習慣。

 

三、整理書籍文具

 

放置定位書籍和文具必須收拾整齊,安放在一定的地方。

這樣在準備讀書的時候,就可以立時將一切需用的書本和文具拿出來,不會浪費了寶貴的光陰。

在讀書的時候,把桌面的東西安放整齊,這樣就不會因桌面 亂七八糟而心煩意亂,

也不會因一時找不到要用的東西而分散了精神。

 

四、除掉不良的習慣

 

眼睛所見,耳朵所聽,自然也是腦所吸收的。

讀書時看電視或聽收音機,當然會分散精神。

讀書的時候, 除了不看電視之外,

應當避免看窗外的景物、室內的圖書、相片、紀念品和其它促使你想入非非的東西。

要使耳朵不聽,是比較困難的。

有時候自己雖不開收音機,鄰居郤偏開給你聽;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自己所無法控制的聲響。

在這樣的情形下,也許用棉花塞耳朵是一個好辦法。

但是就是不塞耳朵,立志要專心讀心讀書的學生,

是可以訓練自己在讀書時,不去注意任何聲響的。

許多人有一面讀書,一面吃零食的習慣,有些人認為讀書時 啣著糖果會幫助自己集中精神。

但是如果所吃的零食,是常要用手拿著放進口中的,集中力就必然會受影響了。

我們最好還是養成不吃零食的習慣。

 

五、正確的讀書姿勢

 

許多人喜歡靠著沙發或躺在床上讀書,但事實上,這些都是休息的姿勢,

只會催眠,絕不會幫助你集中精神的。

讀書時常常需要寫字,所以最適合的姿勢應該是正坐在桌旁。

不過,在背誦或默記書中要點的時候,站立或踱步而行,生理學家認為立著,可以使精神更集中。

 

六、注意休息的時間 

 

除了晚上應有充足(八小時左右)的睡眠外,在讀書的時間內,應該注意小息。   

一般來說,讀書半小時應休息五分鐘,起來伸一伸懶腰,走一走或吃一點東西。

讀書若忽略了休息,集中力是必然降低的。

集中力是可以訓練的,現在就開始按照以上方法訓練自己。

起初 難免會感到困難,但慢慢的,就會養成讀書集中精神的習慣了。

 

 

讀書方法02-編時間表

 

一般的學生在學校裡依照時間表上課,回家卻「任其自然」的把餘下的時間耗掉了。

有的學生天性文靜好學,回家後還是自自然然的不斷讀書,結果變成了書凱子。

有的學生好動,家長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不一定能使他靜下來讀一會兒書。

有些學生特別任性,只讀自己喜歡的科目,而且還是高興時讀,不高興就不讀。

有些學生缺乏判斷的能力,常常在書桌前坐了老半天,還不能決定要讀什麼才好。  

總而言之,學生的怪脾氣無奇不有,若任其自然發展,學業前途的危險,自然可想而知了。

但是只要肯為自己編一個讀書時間表,照著去實行,

那麼不但這些怪毛病都可以克服,而且你對讀書的興趣也會漸漸提高,

學校的成績也會有顯著的進步。

 

一、如何編讀書時間表

 

當你編課餘的時間表時,應該注意下列幾點:

 

(1)規定休息的時間

  

這兒所說的「休息」並不一定指睡覺,而是指一切與讀書無關而又不太消耗精力的活動:

如洗澡、看報、談天、吃東西等。

課餘的時間不可以都用來讀書,如果在學校裡上了五、六小時的課,

回家後頂多再讀個三、四小時。

放學後回家後切不可立即讀書,應該先休息一小時左右;

也不要在自己最疲倦的時候開始讀書。

而且最好能有一天 「休息」,完全不做功課。

你若在時間表中預定了充分的休息時間,不但學習的效率會提高,

而且在偶然不能依時做完功課時,也容易另找時間補充。

 

(2)規定讀每一科的時間

 

不要只是籠統的規定讀書的時間,要把每一科的時間劃分清楚。

這樣你就不會在無意中犯了重這科,輕那科的毛病了。

 

(3)注意功課的性質 

 

各科功課的性質不同,個人對各科的興趣也有深淺。

編時間表時,最好把性質相同的功課隔開來做,

不可把最費腦力的和自己感到最難的功課排在掫後,也不要把最不必用腦的排在最先。

 

(4)參考學校的上課時間表 

 

課餘的讀書時間表與學校的上課時間表應有密切的關係。

一般來說,每天課餘所讀的科目,應該包括當天上課時所讀的,和第二天上課時所要讀的各科。

換句話說,在學校裡上了那一課,當天回家便讀熟,然後在下次上該科的課之前,又再重溫一遍。

 

二、如何使用課餘讀書時間表

 

(1)立刻使用  

時間表編好後,不用亦即等於無用。早日使用則早日收效。

 

(2)使用到底  

必須下定決心,最低限度要在一學期之內依照時間表來讀書。

 

(3)依時開始  

應開始讀書時,便要立刻開始。不可推說「沒有靈感」或「沒有心情」。

 

(4)依時結束  

應盡量的依時做完各項功課。要設法提高讀書和做功課的效率,但卻要避免「馬虎」的態度。

若有某一門功課不能在原定的時間內做完,就應暫時擱起來,待做完其它功課後再做。

不可為了一門 功課而眈誤了其它功課。

 

(5)依經驗修改 

初編的時間表,規定的時間有些可能太長,有些可能太短,

而且也許還有其它不妥當之處,必須依著自己的經驗修改才能合用。

不過修改必須有限度,否則可能弄巧成拙。

 

(6)依時休息 

時間表上「休息」的時間應該好好的利用。

除了運動、睡眠之外,應該培養看課外書報的習慣和其它有益的興趣,

同時也應該有適當娛樂和社交方面的活動。

 

 

讀書方法03-讀書秘訣SQ3R讀書法

 

SQ3R代表什麼呢?

S代表Survery即綜覽,

Q代表Question即發問,

第1個R代表Reading即閱讀,

第2個R代表Recite即背誦,

第3個R代表 Review即溫習。

 

概括來說,SQ3R代表學習過程中的五個步驟。

 

(1)綜覽 

 

這是找尋內容大意的過程,是學習過程中的第一步。

因為無論學 習什麼,必須先明白大意,才能有系統的詳細學習。

要略略的綜覽一本書,並不算難,只要看序言和目錄便可。

在序言中,作者會告訴你他寫書的對象、目的和範圍。

看了目錄,你就會知道該書大致的內容和內容排列的次序。

如果還要知道每章的大意,你就該看每章的大小標題、繪圖和表格了。

標題是用來標明每段的中心思想;

如果你注意大小標題的編排方式和次序,又略讀每段的內容,就可明白整章的大意了。

繪和表格常常是用來表達或整段的意思,所以在綜覽時應該加以注意。

 

(2)發問 

 

求學問必須發問。發問使我們認清楚自己要學的是什麼。

而且自問自答不但會引起我們學習的興趣,會使我們對所學的特別深刻的印象。

自己找出來的答案,總比從別處得來的更易記住,而且記得更牢。

在綜覽的時候,你該問:「主題是什麼?」「作者要說的是什麼 ?」

「作者怎樣證實他的觀點?」「我應該怎樣在報告或論文中利用這些資料?」這一類的問題。

如果你現在能訓練自己常常這樣問,將來就會成閱讀時自然發問的良好習慣了。

 

(3)閱覽

  

閱讀的方法有很多種,綜覽就是其中的一種。

但是這裡所指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明白了大意,提出了有關問題以後的詳細閱讀。

這樣閱讀的目的,基本上是為了徹底明白書中的詳細內容,

但實際上也 常常是為了要答習題,作報告或論文。

所以閱讀的速度不但不能太快,而且還常常要閱讀幾遍才能達到目的。

在學習的過程中,這是最長的一個步驟。

這種閱讀最要緊的的是積極。

換句話說,閱讀時要緊緊記著自己的目的,積極地尋找自所要的。

閱讀時也要特別留意表格、繪圖和用特種字體排印的詞句。

前二者常常是簡潔的表達出書中的意思,後者則常常是代表內容的扼要。

但是「盡信書不如無書」,我們必須評論自己所讀的。

對於非科學性的文章,尤其是要小心考慮作者的立場和立論。

當你發現所讀的和自己的觀點有衝突時,更應該仔細思考,找出原因。

這樣你就會漸漸的培養出健全的判斷力,更不致變成一隻蛀蟲了。

 

(4)背誦

  

背誦就是大聲的背念。

當然死背書是無益的。但是背誦自己所理解的功課卻是學習的好方法。

閱讀的時候,應該常常背誦要點。

考試前溫習,更要多用背誦的方法。

背誦使我們在讀書時不致作白日夢,幫助我們緊記學過的功課,

也常常使我們察覺,糾正一些自己原有的 錯誤觀念。

 

(5)溫習

 

溫習的過程和綜覽相似。

綜覽一章書的時候,是用大小標題來找出整章的大意。

溫習的時候,是藉著這些標題使自己把各段的要點重複記憶一遍。

第一次的溫習應緊接著前四步的學習過程,

這樣要溫習的功課還未遺忘,而且也不多,溫習的時間就不會太長。

最後一次的溫習是在考試之前。

這一次要溫習的書很多,而且也必須溫得熟。

所以在考試前應預先規定充分的時間來學習,溫習時也應多用背誦的方法;

而且在這最後一次的溫習之前,除了第一次的溫習之外,應該還有兩次的溫習。

 

 

讀書方法04-閱讀效率

 

我們所得的知識,根據統計,有一半是從閱讀得來的。閱讀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許多學生希望提高自己閱讀的速度。

但是如果不明白自己所讀的,又有什麼用呢?

所以我們不但要提高閱讀的速度,也要加強理解的能力。

換句話說,我們應該設法提高自己閱讀的效率。   

影響閱讀效率的因素有許多種,我們必須認清這些因素,才能有效的改進自己的閱讀技巧。

 

一、眼、唇、舌、喉 

 

閱讀時,眼必須看,腦才能有所吸收。

眼看時,視線或縱或橫的移動,時作短暫的停頓;

腦就在視線停頓的時候吸收眼所看過的文字。

若視線的移動和停頓是平均而有規律的,閱讀的速度就快。

但是若停頓的次數過多,或時間過長,

視線又常跳回已看過的或越過未看過的字句,閱讀的速度就慢了。

所以要提高閱讀的效率,就應該在閱讀時留心改掉上述的毛病,

而且常常這樣專心練習閱讀。

 

二、字、詞、句、觀念 

 

閱讀時應以詞、句和觀念為單位,而不應以字為單位。

一字一字的讀,自然讀得慢。

而且每字在一句中的重要性不同,如果同樣的注意每一個字,就很浪費時間了。

在閱讀的時候,應該看整個辭或一整句,

而且只要注要重要的字和辭,只求吸取整句的意或觀念。

 

三、識字、常識、經驗

  

識字、常識和經驗與閱讀的理解力有密切的關係。

識字少,閱讀程度自然低。

所以我們應該成注意新字和常查字典的習慣。

而且,我們最好也能進一步的把新字記在小冊子上,時常溫習。

不過有時候所閱讀的雖都是認識的字,我們卻為自己的常識和經驗所限,

而不能領會其中的意思。

所以我們也應該常常把握機會,增進自己的常識和經驗。

 

四、閱讀的目的 

 

閱讀時必須認清目的,才能得到最大的效果。

閱讀的方法和速度與閱讀的目的有很密切的關係。

在使用「SQ3R」的學習方法時,「綜覽」、「閱讀」、和「溫習」三步都包括閱讀。

但這三種閱讀的目的 不同,閱讀的方法和速度也不同。

「綜覽」和「溫習」由於只注意標題,因此需使用高速度的閱讀方式;

而「閱讀」卻是多次詳細的慢讀。

所以閱讀時應認清目的,然後選擇適當的閱讀方法和速度。

 

五、閱讀的資料

  

閱讀的方法和速度也應依著閱讀資料的性質而定。

國語、數學、英文、小說、歷史書、、數學書、實驗指導、哲學書等的性質各不相同。

我們該用的閱讀方法和速度也當然不同。   

所以閱讀時必須認清閱讀的性質,以提高自己的閱讀效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百合 的頭像
    小百合

    基督美地 快樂園子

    小百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